在活體動物癌癥研究中,小動物活體光學與CT/MRI的融合成像(即多模態成像)具有顯著優勢,其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腫瘤生長與轉移的精準監測
三維重構與定位:融合成像結合了光學成像的高靈敏度和CT/MRI的高分辨率,能夠實現對腫瘤的三維重構和精準定位。例如,通過生物發光或熒光成像標記腫瘤細胞,再結合CT掃描數據,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腫瘤在體內的生長情況、位置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。
微小腫瘤檢測:融合成像技術能夠檢測到微小的腫瘤病灶,甚至少于100個細胞的腫瘤微小轉移病灶。這對于早期癌癥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。
二、抗癌藥物療效的動態評估
實時監測藥物反應:融合成像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藥物處理后腫瘤信號強度的變化,從而評估候選藥物的靶向性與代謝特征。例如,通過觀察ApoG2蛋白體外抑制胃癌細胞生長的效果,發現隨蛋白量增加,胃癌細胞熒光素酶活性逐漸降低,從而動態反映藥物療效。
多參數分析:融合成像技術還可以結合其他生理參數(如血流、代謝等)進行多參數分析,為藥物療效評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。
三、癌癥分子機理的深入研究
腫瘤微環境研究:融合成像技術可以標記免疫細胞(如CAR-T細胞)、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(CAFs)等,觀察其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動態分布及相互作用。例如,利用熒光蛋白標記干細胞,監測其在體內的存活、分化及遷移路徑。
轉移機制解析:通過追蹤癌細胞在血管中的停留、外滲和轉移灶形成過程,融合成像技術有助于揭示癌癥轉移的分子機理。例如,利用近紅外熒光探針標記,可簡單、快速、無放射性地活體觀察膠質母細胞瘤的轉移情況。
四、多模態成像技術的協同優勢
信息互補:光學成像具有高靈敏度和高時空分辨率,但穿透力有限;CT/MRI成像則能提供詳細的解剖結構信息。融合成像將兩者結合,實現了功能與解剖信息的互補。
提高診斷準確性:通過多模態成像技術的協同應用,可以提高癌癥診斷的準確性。例如,IVIS Spectrum系統通過Micro-CT成像獲得小鼠骨骼等解剖信息,結合三維光學成像獲得腫瘤信息,實現腫瘤與骨骼的精準匹配。
總結
小動物活體光學與 CT/MRI 融合成像,結合光學高靈敏度(熒光 / 生物發光)與 CT/MRI 高空間分辨率及解剖定位優勢,可同步獲取功能代謝與精細結構信息。廣泛用于腫瘤生長監測、藥物遞送追蹤、分子機制研究等,提升活體成像的準確性與信息量,為疾病模型研究和藥效評估提供有力工具。